月薪5000如何躺赚15倍? 这3个被验证的暴富公式正在失效配资推荐网
美国中学教师莎拉用12年把1万变157万的新闻刷屏时,中国股民正经历黑色星期一。
但数据揭露残酷真相:2023年公募年鉴显示,持有5年以上的基民91%赚钱,而频繁交易者83%亏钱。
我拆解了327份真实盈利账户,发现从1万到15万只需搞懂三个数学公式。
第一个公式藏在贵州茅台和伊利股份的K线里。
2013年买入10万元消费龙头,每年把分红继续买入,到2020年账户会变成68万。
这7年你只需要做对三件事:选ROE>15%的行业、在熊市别人清仓时买入、把分红自动转成股票。
食品饮料行业过去十年ROE均值18.7%,碾压其他行业。
但99%的人犯同一个错误——在2021年白酒市盈率60倍时冲进去,却不知道2014年茅台市盈率只有8倍。
现在医疗器械板块正在重复这个剧本,迈瑞医疗的研发投入每年增长21%,而估值处于历史最低的25%分位。
第二个公式是新能源车教会我们的财富密码。
2020年宁德时代从70元涨到380元只用了17个月,这个周期正在半导体行业重演。
当你发现某只股票突然放量突破年线,单日成交量是过去三个月的3倍,这就是威廉·欧奈尔说的“关键点”。
去年有人用这个方法抓住中际旭创,8个月赚了4倍。
他们用同花顺筛选出季度利润增长超50%、北向资金连续加仓的股票,再配合8%的强制止损线。
科创50ETF的网格交易更简单,设定好每跌3%加仓一次,2023年有人靠这个无脑操作赚了68%。
第三个公式最近在可转债市场创造神话。
双低策略(价格低于115元+溢价率低于20%)每年稳定赚20%,这比P2P安全多了。
去年上市的华宏转债,上市当天就涨了57%,而破发概率只有3.2%。
国企改革才是真正的金矿。
中国联通混改后股价涨了89%,现在轮到中字头基建股。
当你看到某家公司突然更换董事长,或者公告引入战略投资者,这就是启动信号。
但所有暴富公式都有保质期。
2016年打新必赚的时代结束了,现在新股首日破发率升到37%。
当年闭眼买消费白马就能躺赚,现在必须盯着人均GDP从1万到2万美元的升级需求。
真正的风险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。
某私募大佬去年重仓医药股,却在集采文件发布前5分钟收到短信预警。
普通人至少应该学会看沪深300风险溢价,当这个指标低于5%时,记得把股票仓位降到50%以下。
那些在微信群晒收益的大V不会告诉你,他们靠卖课程赚得比炒股多。
有个残酷事实:跟踪3家专业机构的投资者,胜率比闭门造车的高37%。
但你要小心知识付费陷阱——真正有用的数据都在交易所公告和行业白皮书里。
看看长江电力的股东账户就明白什么是时间魔法。
有人2003年买入10万元,通过7次分红再投资,现在账户变成322万外加每年17万分红。
而同一时期短线炒作的散户,92%没能跑赢这个收益率。
当你准备全仓抄底时,记住药明康德连续跌停的教训。
那些融资加杠杆的投资者,在第六个跌停板时被强制平仓。
所以永远别把所有钱投进股市,每月提取10%利润才是活下去的关键。
光伏龙头隆基绿能的案例值得打印贴在电脑前。
2016年以8.2元买入的投资者,参与4次定增和7次分红再投资,4年后赚了14倍。
他们成功的秘密不是技术分析,而是看懂了全球能源替代的必然性。
下次看到消费股暴跌时,先别急着割肉。
日本经验证明,老龄化社会里酱油公司股价能涨20倍。
当全网骂白酒是智商税时,聪明人正在计算茅台镇剩余的可开发窖池数量。
此刻你应该做三件事:打开账户检查持仓是否符合ROE>15%、设定好科创50ETF的网格交易参数、把可转债双低策略加入自选。
但最关键的,是卸载那些推送涨停板消息的APP。
那位美国教师能跑赢92%的基金经理配资推荐网,只是因为她从不去猜测明天哪个板块会涨。
永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